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校园新闻 > 正文
临沂艺术学校派驻庙山镇前海沿村第一书记王西波工作纪实:小蚂蚱“蹦”出致富路
日期:2024-11-21

近日,人民网客户端刊发文章《小蚂蚱“蹦”出致富路》。在我校派驻庙山镇前海沿村第一书记王西波牵头下,郯城县庙山镇成立蚂蚱养殖联合社,在片区内全域推广蚂蚱养殖产业项目,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内容如下:

走进庙山镇前海沿村,最亮眼的莫过于村口那亮锃锃的蚂蚱养殖大棚。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蚂蚱四处飞舞,忙着觅食。如今的前海沿村,小小的蚂蚱,不仅“蹦”上了餐桌,“蹦”进了市场,也“蹦”出了致富新路子。

外出取经,“这个项目还真行”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临沂艺术学校派驻庙山镇前海沿第一书记王西波入村后就发现,该村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都是种植传统农作物,忙活一年收入也不高。必须找一条新的致富路,这成为王西波驻村后的第一个目标。

1B8C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提升产业发展承接力和市场竞争力,在4名市派第一书记的牵头下,周边10个第一书记任职村以党组织“跨村联建”为抓手,成立了庙山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由一个村单打独斗向多个村抱团发展转型。

今年4月,在示范片区联合党委的组织下,片区村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一起踏上了外出学习之路。经过4天时间、辗转学习7个地方,大家发现了一个好项目——养蚂蚱。

“这个项目投资少、回报高,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易操作,简直太适合我们几个村了。”前海沿党支部书记张广亮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项目。

初尝战果,300元赚了30000元

说干就干,第一书记王西波与党支部书记张广亮一拍即合,决定先在前海沿村试点养殖,蹚出来成熟的路子后,再推广到整个片区。

党支部书记张广亮赴外地花300元购买了20斤蚂蚱“幼崽”,回来后把自己家20平方米的拱棚无偿捐出来当做试验场。经过7天的努力,成功孵化出了蚂蚱成虫。又经过3个月的连续实验,蚂蚱成功出棚2茬,产量达到2000余斤,产值3万余元。

“蚂蚱生长周期短、易成活,每年最少能够养殖成虫4-5茬。今年我们村集体发展了14个蚂蚱养殖大棚,年产量可达8000斤以上,按照现在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仅这一个项目我们村集体就能实现12万元收入。”张广亮欣喜地说。

11D1C

复制推广,抱团发展成规模

“蚂蚱养殖成本低、易操作、见效快,前海沿党支部已经探索出了比较成熟的养殖路径。我建议由片区联合党委牵头,在片区内10个村复制推广。”王西波将养殖成效向片区党委进行了汇报,并建议在片区村扩大养殖规模。

片区联合党委应势而动,成立了片区蚂蚱养殖联合社,对蚂蚱的养殖、储存、加工、销售进行了提升,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可复制推广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片区内全域推广蚂蚱养殖产业项目。

“我们在养殖棚周边种植了十多亩绿油油的墨西哥玉米草作为蚂蚱的‘盘中餐’,从源头上保证养殖方式的绿色和环保。通过这种方式养殖出来的蚂蚱,不仅个头大而且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王西波介绍说,“现在蚂蚱养殖项目已经覆盖了片区内的4个村,共新上了16个养殖大棚。”

在王西波的提议下,村集体面向村民开放蚂蚱养殖基地,吸引周边村民加入养殖蚂蚱的行业。基于蚂蚱的养殖特点,仅2个月时间就有40多户村民跟着养殖起来。

“我从今年7月跟着村集体一起养殖蚂蚱,自己投资建了6个养殖棚,我估算了一下4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回建大棚的成本,每个棚一年能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蚂蚱养殖户张金生介绍说,“联合社定期来查看养殖情况,提供技术指导,我每天也就拿出来3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打理得很好,一点不耽误其他的农活,现在有很多想跟着养殖的村民来我这咨询养殖情况。第一书记给我们引来的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

畅通销路,蚂蚱产业链展望未来

随着蚂蚱产量的增加,前海沿成为远近闻名的蚂蚱养殖专业村,蚂蚱的销售市场拓展到了临沂、青岛、淄博等多个地区。目前,片区联合党委也开始规划建立蚂蚱养殖产业链,近期将围绕生产蚂蚱酱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

“我们不仅要建成冷库储存,还要做好蚂蚱的深加工,提高蚂蚱养殖的附加值,争取让我们的小蚂蚱走出郯城,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更大的收益。”对于未来,王西波自信满满。

前海沿村的蚂蚱“蹦”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也将继续带动周边村一起“抱团”闯市场,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