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与服务信息公开规划统计规划计划 > 正文
临沂艺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日期:2022-09-21

临沂艺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办学定位

(三)总体发展目标

(四)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目标

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3.课程建设目标

4.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5. 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

6. 信息化建设目标

7.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三、主要举措

(一)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学生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

(五)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共创优质育人环境

(八)建设平安校园,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九)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十)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内涵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体制保障

(四)质量监控保障

(五)经费投入保障

临沂艺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编写委员会

主任委员:魏泽来 张建华

副主任委员:阮正国姚贵松

编委:王敬群 张华信 徐飞 王西波 高树香 高志浩李岩 陈伟 张琳珠 吕飞 解青

特邀编委:李树军 临沂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冯梅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红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

林国荣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为加快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及我省打造职教高地建设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临沂艺术学校创建于1976年,是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备案的民办全日制普通中职学校。现有在校生2800余名,是全省乃至全国办学规模最大的艺术类中职学校。学校位于兰山区银雀山路125号,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三个校区。

在张玉兰副市长和市教育局等上级领导协调下,2020年下半年市政府已同意在河东区相公镇大范庄为我校建设一所新校。新校按照省示范性优质特色中职学校要求设计,总建筑面积规划8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2000多平方,二期建设28000平米,一期建设可容纳3000人在校生规模。目前,新校已开工建设。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学校地处鲁南经济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十分明显。市政府南北枢纽的定位,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大项目的开发等,都对艺术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数不多的艺术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学校是党总支领导下的艺术类中职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先进模范作用。

3、学校是鲁南唯一一所以艺术为特色的院校,开办了舞蹈、音乐、美术、学前教育、戏剧表演、旅游等六个,每年招收1000名左右专业学生,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在师资队伍、办学规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建校45年来,艺校遵循“崇德守信 博学精艺”的校训、“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敢为人先的艺校精神,坚持“立足临沂,服务临沂”的办学思路,秉承“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教学特色鲜明的知名国办艺术类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共获得20余项大奖,填补了临沂市艺术类国家级比赛多项空白。舞蹈、音乐、美术等专业多个原创作品在泰山文艺奖、沂蒙文艺奖等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建校以来的新突破。

4、经过45的办学实践,学校的公益性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质量受到社会认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市直文明单位。建校45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近10000余名各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广受人才市场青睐,一次性签约率连年位于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5、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主体为中坚的专任教师队伍;学校属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96人,共有教职工150人(含退休),其中在职教职工93人。学校另有外聘教师8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高级讲师22人,讲师46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6人,市级教学新秀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教师获有多项省、市级优秀教学竞赛奖和科研项目。

6、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格局初步形成。学校充分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地域优势、学校的专业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搭建国际交流的立交桥;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为重点,以合作办学为主要路径,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专业学科建设。与韩国水原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干洗。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1、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教体系的新形势:国家高考制度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临沂市政府对艺术教育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对学校下接中职教育、上连本专科教育提供了政策条件,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院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转型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新需求: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对应用型和艺术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型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新需求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新特点:经过45年的发展,与其他院校相比,学校已经形成了门类多、及其他专业契合度较高,国际交流较为广泛等明显特点,并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要求和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和建设以及与其相关的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往往相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建设“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还需政府、企业、学校的互动与合作,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这对于民办院校而言,除了相对有限的灵活性,并无太大的优势。

2、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如何契合职业教育的普遍要求:艺术类专业,具有教学周期长,企业实习难等特点,另加上现有的招生模式,无法在入学前对考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试,还有必须安排但又难以“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等因素,使得人才的专业水准,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艺术类的职业教育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实践中事实上处在职业教育的边缘地带,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校企合作有难度,与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评估检查指标对接也有一定困难。

3、有限的资源如何兼顾建设与发展各方面的要求:目前,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运转、维护、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难以形成或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为薄弱。各种资源限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无法对新专业、新项目进行更大的投入,也难以更多地投资学校未来的发展空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使命,立足鲁南,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积极推进“区域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发展为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国内较高知名度的艺术技能型职业学校。

层次定位: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和专本贯通试点工作,努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申办高职类院校。

特色定位:紧密结合鲁南地区的实际,突出培养具有较强艺术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鲁南,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办学效益、社会声誉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到2025年末,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受益、社会认可,艺术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艺术院校。

(四)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目标

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施内涵式发展,以全日制技能型中职教育为主体,到2025年末,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左右,拓展校园面积,改善办学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向社会提供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及其他的教育服务每年达到1000人次。

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以艺术类专业为主,文物修复、旅游服务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探索艺术类专业和职业技能的融合,加强应用艺术设计等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拓展专业。到2025年,立项建设校级优势特色专业6—8个,建设市级优势特色专业2—3个,建设省级优势特色专业3—5个。

3.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力度,精简和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6门,校级精品课程10-15门;立项建设校级授课特色课程12-15门,培育市级授课的特色课程1-2门;主编或参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2部,特色校本教材5-7部;建设校级专业资源库7-10个;建设专业课程标准10门;开发微课200个;开发网络课程10-15门。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具有1个以上的核心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室,2个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0%;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培养市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分别达3-5人和8-10人;打造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分别达1个、2-3个和5-8个。

5.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

“要以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为着力点”,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项目,在巩固深化现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同时,努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层次。到2025年,国外(境外)合作院校5所,开设中外合作项目3-5个,国际师生交流每年超过100人次。

6.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

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学校特点构建智慧校园。到2025年,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建成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收费系统全部实现网络支付;教学工作建立信息化辅助系统,在应用外语类等专业建立课程库体系;按照“万兆进校,千兆进楼,百兆上网”的要求构建三层架构校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网络数据中心,总存储容量达到500Tb;建成100Tb的资料数据中心、100Tb的重要数据异地云备份空间;中心机房主要网络设备全部实现双活冗余;出口带宽提升至500Mb;办公及教学计算机全部实现桌面虚拟化,建成总量可达10000终端的校园云;教学设备管理全面实现自动化;校园安全保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7.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魅力艺校”主题,通过校园美化、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社团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大德育”体系,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拓展“校史纪念馆”;丰富综合礼堂文化内涵;整合图书馆资源,打造校园信息文化中心;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到2025年,建成校内社团50个,建成1-2项市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三、主要举措

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提出

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一个办学方向,走好职业和升学两条路子,做好“三个全面提升”,进行四个方面的创新,实施好五个保障。

①坚持一个办学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

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创建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将学校打造成为临沂市乃至鲁南地区艺术教育的龙头学校。

②走好职业和升学两条路子。按照3:7的比例,划分高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着重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围绕高考教育,我们提出了两年内音乐、舞蹈、美术三大专业争创省级品牌专业、三年内有100个学生过本科分数线的奋斗目标。

③做好“三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将管理权下沉,全面下放到一线科室,充分调动一线科室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学校以开展师德建设周、讲纪律守规矩专题思想教育等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风修养、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政治素质。狠抓教育教学规范督导。与兰山教育教研室合作,将我们的教学纳入他们的督导范围,定期派教师参与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④进行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教育教学创新。根据职业

教育的特点,在搞好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研究成人育人教育。围绕成人育人教育探讨研究课堂教学内容。

(一)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学校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党总支为政治核心及保障、教工代表大会为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治理结构。健全三级会议制度,畅通决策、执行路径。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多层次的有效监督体系,以真正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2、党总支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校党政领导联席例会制度,在与管理层充分了解沟通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及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

3、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级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民主集中的议事规则。坚持每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学校章程,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坚持每周中层干部会议制度,将学校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若干个二级学院,充分发挥院系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充分发挥学校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障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每一位教职员工,积极进取为学校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5、形成多层次监督体系,发挥支部委员会功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为学校发展提供合理意见。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职(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落实我省职教高地建设为抓手,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培养目标要对接行业和岗位需求及学生成才需求,课程内容设计要与职业岗位标准和要求有机衔接,要从产业和技能知识需求出发,决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根据各专业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实习实训设施和场所及评价模式。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3.根据“遵循规律、聚焦重点、凝练特色”的要求,分类兼顾艺术类和非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要求,在学分制、分层分类教学、主辅修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探索学生多样化成才的路径。大力开展外语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优化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和推进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4.扎实推进中高职贯通工作。要根据“课程体系贯通、核心课程贯通、教学资源贯通、质量监控贯通”的要求,全面加强与有关高职学校的合作协同。要切实做好现有的舞蹈、美术、音乐的中高职贯通项目,逐步扩大以“舞蹈+”为重点的其他项目。要以中高职贯通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在体制机制、项目经费、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为中高职贯通项目提供保障。要充分运用学校自主招生的机制,加强与其他中职类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5.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学校已经建成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和艺术设计工坊的基础上,丰富校内实训内涵,提升校内实训水平。新建适应新专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电商、艺术综合等实训室。

6.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加强艺术类本科教育,培育专业特色核心课程,逐步扩大水原大学等学生录取率,开设符合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教材。

7.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打造学校标志性内涵建设成果。

(三)加强学生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

1.建设和完善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组织架构,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德育中心,建立五个教研室,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全校辅导员根据所学专业背景及工作需要,加入到上述一个教研室并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思政教学部统一组织。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大队伍协同发展。

2.筹备和启动学生事务中心建设。统筹学生经常性、共同性事务,进一步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工作业务和人力资源,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好学生事务中心建设。

3.进一步建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善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认真实施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社会助学、减免学费、临时性困难补助的审批,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

4.创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打造为联系高校和社会、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和信息交流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收集学生就业工作动态,开展就业研究,指导毕业生合理就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5.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继续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和心理读物的编辑制作。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化特色发展

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我校优势特色专业,强强联合,打造优质的品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合作招生、合作培养。

2.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学生短期出国游学、师生短期出访学习培训等常规项目。

3.大力发展国外国留学生短期培训,积极探索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教育。

4.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提高国际合作质量,丰富国际合作内涵,建立学分互认的专升本、专本硕连读等升学通道,做到所有专业群全覆盖,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

5.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拓展我校教师国际视野、增强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

(五)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着重进行优秀团队的培育,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力争在2025年前各主要专业群建成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有较强科研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2.努力引进培养各级名师。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双高”人才,以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视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着重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力量,优先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积极引进优秀外教,形成一支数量合理、质量稳定的优秀外教队伍。

3.选送教师赴企业挂职,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方案,专任教师特别是非语言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要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加强对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研发和技术革新,提升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五年内,选拔选送一定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进修、访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训和进修。

5.强化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选聘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特别是实践课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到2025年,各专业外聘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5%。

6.全面提升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加强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思政队伍建设的能力素质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高效稳定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

7.研究制定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实际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教师职务聘任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导向,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兼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8.落实关于教师待遇的各项要求,兼顾学校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教师薪酬增长机制。逐步完善教职工薪酬结构,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

(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1.根据十四五末“万兆进校,千兆进楼,百兆上网”的总体要求,构建学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条件,实现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

2.在完成迎新、教务、学生、人事、办公等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网络教学、移动平台、统一支付平台、资产、图书馆、实训、工会等相关系统,拓展教务及学生系统功能模块,加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

3.升级学校三大服务平台,开发纯Java门户页面,统一教师和学生门户;升级跨校认证功能,构建与校校通系统完全兼容的Cas+Ldap统一认证系统;提升数据库容量和安全防护水平。

4.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为所有系处建设基于框架模板的二级网站,并全部实现网站群管理。

5.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二级标准建设校园网络安全保护架构,在软硬件设备和管理制度上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

6.在校园主干和楼宇主干建设万兆主干网络,根据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标准更新网络设备及相关网络线路和模块。

7.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扩建数据中心,每年拓展100Tb以上的数据存储容量,100Mb以上的出口带宽。

8.更新出入管理、水电收费、设备控制等系统,拓展一卡通功能,建设基于网络支付功能的统一收费平台。

9.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立专业网络课程库体系内容框架以及评价机制。

10.更新现有电教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立自动控制、自动录播、远程管理的设备管理系统。

11.建设资料中心,进行资料数字化整理工作,分类建成文档库、图像库、影像库等资料数据库。

12.加强校际信息化交流合作,联合同类院校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申报信息化课题项目。

(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共创优质育人环境

1.建设校园文化广场、德育长廊、主题雕塑、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与活动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2.完善国际文化节、科技节、创意嘉年华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形成中外互鉴,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3.拓展“校史纪念馆”、“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丰富大礼堂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品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4.大力发展学生社团,重点扶持学术专业类、公益服务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引导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类社团的发展。到2025年,争取校内学生社团50个,建成1-2项市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5.弘扬“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全校师生坚持文明用语、文明出行、文明待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习惯。通过行为文化的养成,形成校园文化的显性因素,体现学校的整体风貌

6.通过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精神文化的宣传推广,凝炼校训,提升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影响力。

(八)建设平安校园,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1、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升校园综合治理管理能力。

2、按照技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宿舍出入口管理系统,楼宇出入口管理系统,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等“三道防线”的建设,继续推进建设数字化、高清化、覆盖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提升校园安防能力。

3、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努力打造“满意后勤”、“健康后勤”和“平安后勤”。

4、推进学校节能环保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创建节约型绿色校园。

5、积极多渠道筹措经费,分批对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馆等教学楼宇进行修缮和改造,全面优化校园环境。

6、改善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的条件,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保障。

7、努力拓展校园面积,为提升办学层次创造条件。

(九)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1.优化招生改革方案,完善招生模式和各项招生程序,力争吸纳更多优质生源。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做好招生计划的合理投放工作,认真分析招生有关数据,为学校专业设置及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

2.提高招生宣传质量,完善招生网站建设,改进招生宣传手段,提高学校知名度。发挥职能部处和专业系部的两个积极性,组建一支由招生办、各科室组成的强有力的招生团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不断拓展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深入挖掘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岗位数量进一步增加,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充分通过校际、校企、校地等多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招聘活动联合联动、招聘信息有效共享。

4.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落实青年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坚持市场导向,在深刻认识学生创业规律基础上,努力打通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构建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系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举办和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讲座论坛培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支持成立创业类学生协会、俱乐部等社团,搭建学生创业精神自我教育和协同创业的平台。

5.继续鼓励基层就业,充分发掘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要继续实施好服务基层文化事业等基层项目,继续做好学生征兵工作。

6.重点关注,有效实施就业帮扶。持续建设好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农村生源、残疾毕业生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开展求职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

7.加强就业队伍建设,稳步提升生涯指导专业化水平。继续通过与各级各类优质的生涯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系统开展多层次、多类型、高水准的生涯教育师资培训,逐步形成具有初、中、高级职业咨询师证照的梯队发展的师资队伍。逐步建成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特点的,全程化、全方位的生涯教学、辅导、咨询以及生涯成长伴随的多维度生涯发展体系。

8.坚持就业质量报告制度,积极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更加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并把结果反馈到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中,促进就业评价成为推动就业工作的重要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和有效提升就业质量。

(十)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内涵

1.继续稳步推进成人学历教育,在巩固和发展规模的同时,加强和完善规范管理。为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促进社会安定,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2.全面配合和参与全日制高职学生培养的建设,充分发挥继续教育、业余培训对在校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为学生的多渠道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为专科学生学历提升和继续深造提供服务。

3. 作为对高职教学计划各证书教育的补充,积极在校内开展和推进通用职业、技能类证书“1+X”证书及政府资助项目的业余培训,为在校学生组织和进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培训,努力争取并承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资助培训项目,为学生日后就业打好基础、多作储备。

4.努力适应国家社会需求,开展和提供社会化的教育服务。

在争取培训资质的基础上,积极筹备、组织政府的扶持资助项目,面向社会人群开展培训教育,为地区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

充分运用和发挥好学校建成的新校功能和作用,承接更多的国家教育和全国、地区性及行业类考试任务,在扩大学校影响和提高社会知名度的同时,为国家教育考试、为国家和地区、社会与行业、职业及专业的各类人才考核测评,提供规范可靠的标准化、社会化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更新教育观念,牢固确定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理念,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技术技能型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培养人才,切实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职业素养的教育,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进修评优、奖励处分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全面推进师德建设。构建大德育体系,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和考核,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完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等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凝聚民智,建言献策。

(三)体制保障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以转变职能、规范服务为核心,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业绩考核与奖惩力度,推行“岗位管理”,坚持“以岗定酬、岗酬相宜”和“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向高层次优秀人才和教师等重点岗位倾斜,充分发挥工资薪酬的激励功能,逐步提高教职工薪酬待遇,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完善干部人事的考核和聘任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和配套管理。

(四)质量监控保障

建立健全考核评估、系部检查、教师自评相结合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与社会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相结合的外部质量监控机制以及集跟踪、反馈、指导相结合的质量跟踪机制。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健全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构建由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系统、教学检查督导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等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各个教学运行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

(五)经费投入保障

积极拓展思路,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为本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充裕的财力支撑。优先保证人员经费,集中力量加强新校教学投入和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基本建设,努力使办学基本条件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并不断有所改善,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内一流艺术学校,力争5年内创建艺术类高职院校是我们的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使命。全校师生要进一步增强提升内涵、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学校确定的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关闭